【遊戲感想】《Nobody Wants To Die》賽博龐克風格懸疑歷險遊戲・製作精美的小品值得一玩

每當說起 Cyberpunk(賽博龐克),相信不少玩家朋友的第一印象都會馬上想起 CD Projekt Red 開發的《Cyberpunk 2077》。但是,其實以 Cyberpunk 為遊戲舞台的遊戲近年可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例如今次跟大家介紹的這隻《Nobody Wants To Die》。

 

 

《Nobody Wants To Die》由波蘭遊戲工作室 Critical Hit Games 開發,並在 2024.07.17 於多個遊戲平台上面推出,是一隻以 2329 次未來的紐約為背景的反烏托邦主題遊戲。雖然 Critical Hit Games 只是一家獨立工作室,但是《Nobody Wants To Die》在世界觀的呈現、以及遊戲畫面的水準,都幾乎可以媲美許多所謂「3A 大廠」的水準。

但是,當然,遊戲畫面精細,只是遊戲其中一個加分項;總體的表現是否出色,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Nobody Wants To Die》是一隻 Noir 風格的互動懸疑偵探遊戲,遊戲以第一視點進行。

雖說是互動偵探遊戲,不過大部份時候玩家都是跟隨遊戲中的指示和引導去推算劇情,因此在「動腦筋」的部份其實不多。玩家在遊戲裡面飾演一個已經活了 120 年、換過三次身體的警探詹姆斯,你在追查一宗神秘死亡事件的過程中,發現了權力高層核心以及社會最醜惡的一面,更發現自己太太當年的死亡甚至與這些事情有關。

同時,因為更換身體會產生後遺症,你會間歇性地休克和出現幻覺,似乎現在使用的廉價身體亦已經快支持不住。

 

 

《Nobody Wants To Die》的遊戲概念與 2018 年推出的《Detroit: Become Human(底特律:變人)》有一點類似,就是相比「查案」,其實玩家在遊戲裡面作出的「抉擇」才是最重要的一環。玩家的決定會影響拍檔「莎拉」對你的態度和協助,更會影響故事結局。

當然,遊戲美中不足的是,《Nobody Wants To Die》的世界觀宏大,卻未能做到像是《Detroit: Become Human》一樣有那麼豐富的線性發展和結局可能性;《Nobody Wants To Die》只有兩個結局,而我甚至不敢說哪一個是「Good End」。

 

故事的開始:格林之死

 

另一點美中不足的是,根據我遊玩 Bethesda《Starfield》的經驗,所有叫「莎拉」的女性 NPC 似乎都是不討喜的。雖然《Nobody》當中的「莎拉」並沒有達到《Starfield》版本「莎拉不喜歡這樣」那般令人煩厭的程度,不過在故事的最終章,《Nobody》當中的「莎拉」的偏執和堅持,我個人覺得是非常自私的。

 

題外話:《Starfield》的莎拉:嗯反正我最後選擇讓她死了

 

最後一點美中不足的是,故事有一點「雷聲大,雨點小」。

遊戲一開始的時候令人有一種「嘩,這是什麼滄海遺珠級別的黑馬作品?質感也太強了」;可是去到最終章的時候,互動性質就變得相當低了,幾乎都是被劇情領著走,什麼時候按一顆按鍵,什麼時候又因為劇情需要而步行得特別慢等等,而偏偏這部份的劇情,絕對有空間去做得更為豐富和彈性。

不過,畢竟是獨立工作室的出品,以上這些,我都覺得,算了。

 

 

但是,既然有那麼多「美中不足」為什麼我依然會認為《Nobody Wants To Die》是一隻值得大家一玩的遊戲呢?

那就必須由遊戲的劇本說起。(順帶一提,遊戲在 Steam 平台推出之後長久霸榜,更獲得了 9/10 的「極度好評」。)

 

以下微劇透有!微劇透有!微劇透有!重要的事情要說三次!

 

【長生的意義】

「長生不老」是人類至古以來的一個迷思,無論是秦始皇年代的「童男童女尋仙丹」,抑或 16 世紀匈牙利伯爵夫人「伊利沙伯」為了永保青春,甚至去吸食年輕女孩的鮮血(傳說中還會有鮮血來泡澡)等等,乃至近代醫療科學發展,全球人均壽命都在不斷延長(甚至因此衍生不少經濟問題)等等的例子,都說明了一點。

人類對於長生不老的慾望,在潛意識裡是從來沒有抑止過。

 

 

在《Cyberpunk 2077》裡,人類可以不斷替換身體器官、改用機械配件、殖入晶片等等,令自己長存下去。

而在《Nobody Wants To Die》裡面,人們為了獲得永生的手法就更直接了(前者遊戲是 2077 年,後者是 2329 年,有理由相信是科技又再度進步了!),人們乾脆是整個身體換,老了換具新的。

你有錢就換具又年輕又漂亮的,你是窮人就可能只能用殘障的次貨、又或者是政府會乾脆以「欠債」為名,把你的身體直接沒收掉,至於你的思想和靈魂,放到儲存庫中央管理,永久封印。

 

 

而在 Cyberpunk 的理念裡,永遠都是富者越富,窮者越窮,這是一條永遠無法跨越的界線,也意味著世界的資源永遠集中在強大的一小群人當中;剩下的其他人,只能不擇手段地活下去,或者乾脆等死。

這就是《Nobody Wants To Die》的故事大綱:長生的意義是什麼?

 

【生存和活著】

在遊戲的時代裡,活著其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世界上已沒有實體的糧食和水,沒有太陽,沒有自然,沒有花草樹木,沒有一切活生生的自然的東西。人們活著只是靠著不同的化學養份,連香菸和酒都是假的。

 

 

故事中有幾個片段令人難忘,例如是:

(1)詹姆斯和莎拉在兇案現場,發現了被妥善保持過百年的「巧克力」,這種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常見、且受到全球人民喜愛的食物,在他們的年代,已成歷史。

(2)又有一幕是,詹姆斯回到自己的公寓,窗外風光明媚,陽光海灘;但是,當你走上前進行互動,才發現那只不過是投影的假象。公寓只是破敗不堪的狗窩,窗外只是石屎森林中的一角,不見天日,天黑地暗。

(3)長久的生命永續,換來的卻是主角詹姆斯的疲憊不堪。那是一種「百年孤寂級」的寂寞。連他在故事裡面都自問,這樣活著的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詹姆斯的公寓

 

【藝術表現】

個人認為《Nobody》描寫的「Cyberpunk」世界可能比起《Cyberpunk 2077》更為吸引。假如說《Cyberpunk 2077》的世界是頹廢,《Nobody》的世界就可以說是一種絕望(同時畫面表現也比起當年的《2077》精細太多,3A 有時不一定就是好)。

 

 

另外,遊戲中第一個死者「格林」,在故事中期會發現,他興辦孤兒院的原因,原來並不是為了慈善,而是為了培育年輕健康的身體,再拿到上流社會中高價售出。

這個概念相信是啟蒙自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筆下的文學作品《Never Let Me G0》(書中的孤兒們都是為了奉獻自己的器官)。假如玩家本身喜歡類似的反烏托邦題材,玩到這部份時可能格外有不一樣的感受。

 

 

最後不可不提的是背景音樂。雖然遊戲裡出現的音樂不算多,但是那種充滿 Noir 黑色既視感的背景音樂響起,嘩,整個氛圍感馬上就拉滿了,效果一流;而遊戲亦很誠心地配上了全語音,因此劇情繁瑣也絕對沒有冷場。

 

【總結】

《Nobody Wants To Die》已經推出了,是近期一隻未必受到許多玩家留意的小品遊戲,但是我個人還是蠻推薦給各位玩家的。遊戲對應平台為 Xbox Series X|S、PS5 及 Steam,有繁體中文字幕,對應英語(及其他外語)語音。

遊戲時長約五~六小時左右,兩個結局,玩兩遍的話應該剛好可以全成就解鎖。喜歡 Noir 風格、互動故事風格的玩家,有機會可以入手試試。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VJGamer 遊戲殿 (@vjgamer.hk)

 

神婆

遊戲雜食向,FPS 苦手,全種類 RPG 專攻,重度聲優控。使用機種:Xbox Series X|PS5|Nintendo Switch|Steam Deck。

追蹤

Facebook 更多文章